•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作者簡介:阿登的苦林,山東人,喜歡二戰及冷戰軍事,尤其是太平洋戰爭、蘇德戰爭和冷戰武器裝備,曾在“空軍之翼”等網站發表過若干文章。全文共6806字,配圖12幅,閱讀需要16分鐘,2023年5月26日首發?;趦纱卧獾紧~雷艇襲擊的報告(其中一次甚至是子虛烏有的誤判),美國方面就作出了出兵越南的致命決定,這便是震驚世界的北部灣事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圍繞該事件發生的一些故事。1964年8月4日,美國東部時間中午過后,一場準備電視發表的總統講話正在醞釀之中,而在遠隔太平洋的另一端的北部灣海域(注:越南方面稱其為“東京灣”,因越南首都河內古稱東京,遂一并將河內東邊的海灣稱為東京灣,中華民國政府也稱其為東京灣),則發生了形勢非常嚴峻的事件:從華盛頓時間8月4日上午開始,五角大樓和白宮方面一直在關注當地爆發的一場海戰的情況報告,據稱,在這場海戰中,在北部灣毗鄰北越海岸一側,北越快艇襲擊了美國海軍的兩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DD-731)和“特納·喬伊”號(DD-951)。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1.正在航行的“馬多克斯”號驅逐艦,攝于20世紀60年代初。該艦屬于“艾倫·薩姆納”級,滿載排水量2800噸,長114.85米,寬12.34米,吃水3.81米,主炮為三座Mk 38型雙聯裝5英寸高平兩用炮?!榜R多克斯”號驅逐艦于1972年出售給中國臺灣,改名“鄱陽”號

    早在兩天之前,“馬多克斯”號在北部灣海域就遭受過一次襲擊。針對這起事件,時任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雖然發出了嚴厲警告,但最終卻不了了之。此時,當第二起針對美國軍艦的襲擊事件發生時,約翰遜總統決定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當天午夜發表的總統電視講話中,約翰遜稱第二次襲擊是“公海上的公然侵犯”,并表示美軍的空襲正在籌備中,以此作為報復。隨后,8月5日上午,從航空母艦“提康德羅加”號(CVA-14)和“星座”號(CVA-64)起飛的64架次的艦載機分成若干波次,空襲了北越快艇停泊的海軍基地及其輔助設施。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2.越南戰爭期間的“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可見大改裝后的甲板和上面停放的噴氣式艦載機,照片攝于1966年年初,地點是越南外海。旁邊并行的是“阿什塔比拉”號油輪(AO-51)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3.越南戰爭期間的“星座”號航空母艦

    8月7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北部灣決議”,授權約翰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擊退北越的攻擊,并阻止其發動進一步的挑釁。短短幾天之后,美軍的空中力量便大舉出現在東南亞上空,美越沖突不斷升級;到第二年春天,美國更是出動地面部隊,全面卷入了越南戰爭。關于美國公眾心目中的8月4日夜發生的那場海戰,《時代》雜志有過如下繪聲繪色的描寫:“入侵者穿過黑暗,從西部和南部大膽地飛奔而來。他們的船至少有六艘,是俄國人設計的’汕頭’級炮艇(注:即我國援越的55甲型炮艇,北約代號“汕頭”級),上面裝備有37毫米和28毫米炮,還有P-4型魚雷快艇。晚上9點52分,他們用自動武器向我們的驅逐艦開火,這次開火距離為2000碼。夜色中,空投的照明彈和快艇上的探照燈發出噩夢般的光線,令人毛骨悚然。在三個半小時的時間里,這些小艇一次又一次地發動攻擊,敵人發射的十枚魚雷在海面上發出咝咝聲?!?/em>以上這段描寫可謂是“細節滿滿”,然而,除了空投的照明彈,這篇報道在每個細節上都是錯誤的——沒有炮艇,沒有魚雷快艇,當然也沒有海面上的魚雷,更沒有所謂“三個半小時的戰斗”。實際上,8月4日晚上針對美軍驅逐艦的這場襲擊完全是子虛烏有。直到多年以后,當晚北部灣海面上發生的準確情況才被逐漸披露出來。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4.我國研制的55甲型炮艇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5.蘇制123型魚雷艇(又細分為123比斯型和123K型,北約統稱為P-4型魚雷艇)。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軍的158號P-4型魚雷艇(屬123比斯型)曾在1954年11月14日的漁山列島海戰中擊沉國民黨海軍的“太平”號護航驅逐艦,該艇后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針對美國軍艦的第一次襲擊讓我們先把視線拉回1964年的美國大選,這一年,之前因肯尼迪遇刺而以副總統身份宣誓就任美國第36任總統的林登·約翰遜面對的是一位強勁的對手:在當年7月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鷹派人物巴里·戈德華特(Barry M. Goldwater)。面對這樣一位競爭者的挑戰,約翰遜必須在越南問題上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為此,約翰遜一直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要求國會通過一項由他的助手起草的決議,以表達他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的堅定支持態度。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6.身著海軍軍服的林登·約翰遜。約翰遜在二戰期間曾報名參加海軍并服役,1942年回國后曾出任眾議院海軍委員會特別調查小組主席

    在此之前,美國武裝部隊在越南已經戰斗了三年。雖然其空中突擊隊等特戰力量曾執行過一些秘密戰斗任務,但總的來看,美軍主要還是以顧問和提供支援的身份介入越南的戰事之中。除了空中突擊隊,深藏在陰影中、甚至保密程度比空中突擊隊更高的是一支名曰“研究和觀察小組”的隊伍。雖然名字聽起來平淡無奇,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用于掩蓋真實目的的幌子:該機構是在“34-A行動計劃”的框架下秘密活動的,并由約翰遜在1964年1月批準。其中,有一個“研究和觀察小組”的任務是以峴港為基地,派出由南越士兵駕駛操縱的快速巡邏艇,在北越海岸線附近開展“打了就跑”式的突襲活動。與所有在“34-A行動計劃”框架下的秘密活動一樣,這些突襲活動必須事先得到美國國防部長、國務卿或總統的授權。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7.一張非常模糊的照片,據稱是北越的巡邏艇,由美國海軍拍攝

    1964年7月31日上午,在執行完一次突襲行動后,“研究和觀察小組”的快速巡邏艇在返航途中,從“馬多克斯”號驅逐艦的目視監視范圍內經過了。當時,“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剛進入北部灣海域,準備開展搜集無線電信號情報的海上巡邏。根據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頭頭夏普(U. S. G. Sharp)海軍上將的說法,此類代號為“德索托”(DeSoto)的海上巡邏任務旨在“更新我們的總體情報狀況,以備我們對北越采取行動”。執行“德索托”任務的軍艦甲板上會加裝信號截獲裝置,由海軍安全部門的人員操作?!暗滤魍小焙I涎策壢蝿帐窃诿绹\姷闹苯涌刂葡逻M行的,與“34-A行動計劃”下的沿海突襲行動互不相屬。當時“馬多克斯”號的艦長是赫伯特·奧吉爾(Herbert L. Ogier)中校,但“德索托”海上巡邏任務的指揮官是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192驅逐艦分隊指揮官約翰·赫里克(John J. Herrick)上校。8月2日下午,“馬多克斯”號截獲了北越方面讓P-4魚雷艇攻擊該艦的命令,于是“馬多克斯”號立刻調頭朝公海駛去。然而,就在距離海岸線約15海里處,北越的魚雷艇追了上來。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8.執行“德索托”任務的指揮官約翰·赫里克上校(左)和艦長赫伯特·奧吉爾中校在“馬多克斯”號驅逐艦上,照片攝于1964年8月

    很快,追擊者就變成了被追擊者:“馬多克斯”號用其5英寸主炮開火,并呼叫行駛在南中國海上的“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提供空中支援。遭到美軍的??章摵戏磽艉?,北越的魚雷艇便撤退了,并在撤退過程中漫無目的地發射了幾枚魚雷。這場戰斗前后持續了37分鐘,北越方面認為他們擊落了一架美機,還擊中了另一架飛機。事實上,美軍只有一架F-8E“十字軍戰士”戰斗機輕微受損,但安全返回了母艦并降落?!榜R多克斯”號艦體上只留下了一處彈孔,沒有人員傷亡。美國方面則認為他們擊沉了來襲的全部三艘北越魚雷艇,實際上他們只擊傷了其中一艘。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9.1964年8月2日,“馬多克斯”號副艦長鄧普斯特·杰克遜(Dempster M. Jackson)中校單膝跪在該艦的那處彈孔旁邊——北越魚雷艇射來的一發大口徑機槍子彈命中了艦上Mk 56型火控指揮儀的基座,子彈卡在了洞里

    接到美艦與北越魚雷艇交火的消息后,約翰遜決定暫不采取軍事手段應對。對此,他表示:“我們的結論是,某位過于急切的北越快艇艇長可能犯了錯誤,或者是某個岸上的站點計算錯誤。”不過,他還是發出了嚴厲的警告,稱北越方面如果再次發動襲擊將招致嚴重的后果,而且北越方面對此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戰斗結束后,“馬多克斯”號恢復了巡邏,隨后“特納·喬伊”號也加入了巡邏。這兩艘驅逐艦接到指示,要至少行駛在離岸11海里處,比北越方面聲稱的領海邊界少1海里。事實上,當時美國方面并不承認所謂的“12海里”領海邊界。約翰遜還給這兩艘驅逐艦下達了具體命令,要求擊沉任何前來攻擊它們的船只。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10.“特納·喬伊”號驅逐艦,攝于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該艦屬“福雷斯特·謝爾曼”級,長127米,寬14米,吃水6.7米,標準排水量2800噸,滿載排水量4050噸,主炮為三座Mk 42型5英寸/54倍徑單管火炮?!疤丶{·喬伊”號1982年退役,1991年改為博物館艦,停泊在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

    8月3日至4日夜,來自峴港的“研究和觀察小組”的快速巡邏艇發動了另一次突襲行動。剛巧,“馬多克斯”號在這一天駛入北部灣海域,“特納·喬伊”號則位于“馬多克斯”號后方1000碼處。這兩艘軍艦分工執行雷達監視任務,“馬多克斯”號的雷達被設定為遠距離探測模式,而“特納·喬伊”號的雷達則被調整為短距離探測模式,包括跟蹤水面目標。“臭鼬”和“妖怪”8月4日傍晚大約6點15分時,設在南越順化市富牌機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無線電情報機構通知“馬多克斯”號,稱北越方面可能在當天晚上對美軍驅逐艦采取行動。接到警報后,赫里克上校迅速將這一消息轉發給上級部門,并立即在華盛頓引起了注意——此時美國東部時間還是早晨,比北部灣時間要早11個小時。由于預計可能會遭到北越魚雷艇的再次攻擊,因此華盛頓上上下下的神經都很緊張。直到事后人們才弄明白,原來,這一警告是設在富牌機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情報機構對截獲的情報片段的片面理解,北越方面實際的通信內容主要涉及快艇的拖曳和加油問題。美方截獲的情報中,有一行只是指示了未指明的“軍事行動”,但并未提及美國軍艦。北部灣時間晚上7點46分,“馬多克斯”號的雷達在東面方向約40海里處發現了首批三只“臭鼬”(skunks),這是美軍對可能發生水面接觸的潛在敵方船只的代號。不過,這三個目標的來襲方向與預期中北越快艇的接近方向相反。此外,“馬多克斯”號還發現了幾只“妖怪”(bogies),即空中突發事件的代號。隨后,源源不斷的報告開始從北部灣發往華盛頓。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11.1964年8月2日夜遭美軍“星座”號航空母艦艦載機反擊的三艘北越P-4型魚雷艇當中的一艘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里,“馬多克斯”號至少跟蹤了八只“臭鼬”,“特納·喬伊”號則在較短的距離上又報告了四只。晚上9點37分,“馬多克斯”號的聲吶探測到了一個噪音的尖峰,并認為這是一枚來襲的魚雷。隨后,當“馬多克斯”號的聲吶員報告說總共有26枚魚雷來襲時,這兩艘軍艦進行了規避機動,不過“特納·喬伊”號的聲吶沒有探測到任何魚雷來襲的跡象。晚上9點39分,兩艘美軍驅逐艦開火,最終共發射了300多發炮彈,還打了照明彈、投擲了深水炸彈。8月4日這天的夜幕格外黑暗,海上能見度也因為斷斷續續的小雨而嚴重受限。不過,在后續的盤問中,兩艘驅逐艦甲板和艦橋上的人員都說他們看到了魚雷航跡、探照燈燈光、煙霧和攻擊快艇的輪廓。然而,在事發區域上空飛行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則完全是另外一番說辭:海面上除了“馬多克斯”號和“特納·喬伊”號,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船只,他們所能看到的唯一的浪花是由美軍自己的驅逐艦掀起來的。不過,美軍的艦載機還是朝驅逐艦報告的與目標發生雷達接觸的大致海域發射了火箭彈,并進行了掃射。當時領隊的戰斗機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代爾(James B. Stockdale)中?;貞浾f,“馬多克斯”號上的對空引導員一直在“快速、逐一地描述正在進行的海戰,而我的視野中根本找不到這些描述”。后來,斯托克代爾中校在一次行動中被擊落并被北越方面俘虜,幸運的是他后來獲釋,并因此次經歷而獲頒榮譽勛章。

    子虛烏有的“魚雷艇襲擊”——北部灣事件(上)

    圖12.北部灣事件的親歷者之一、戰斗機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代爾,最終官拜海軍中將

    多年后的1984年,斯托克代爾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并在書中回憶了在北部灣的那個夜晚。他寫道:“我處在最好的位置上,從那里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敵船——如果有的話。我不必像驅逐艦那樣透過海面上的霧氣和浪花去觀察,但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驅逐艦的一舉一動……沒有敵船,沒有敵船犁開的波浪,沒有敵船被打中后的跳彈,沒有敵船的炮火,也沒有魚雷的航跡——只有黑黢黢的海面和美艦的炮火?!?/em>美軍的兩艘驅逐艦在晚上11點44分停止射擊,兩艦上均無人員傷亡或受損。此時,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剛過中午,即華盛頓東部時間下午12點44分。-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624739273@qq.com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3)
    e路狂飆e路狂飆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秋霞在线电影网,亚洲午夜Av无码一区二区,99久久亚洲综合网精品,国产在线线精品宅男网址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